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公布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的通知》(國衛辦職健發〔2021〕5號)、《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的規定,用人單位屬于三C制造業,(十八)C3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中的7C307陶瓷制品制造,確定職業病危害為嚴重的用人單位。 建議:(1)加強設備、防護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定期和不定期進行檢查,確保職業病防護設施能夠正常、有效運轉,并對維修過程及結果進行記錄。 (2)用人單位應根據《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范》(安監總廳安健〔2013〕171號)中的規定,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更新完善職業衛生管理檔案、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檔案、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檢測評價檔案、勞動者個體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等職業衛生檔案。 (3)建設項目應按照《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 188-2014)汽油職業健康檢查要求,委托有資質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對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確定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的檢查項目和檢查周期;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于患有職業病或職業禁忌證的人員應調離崗位或妥善安置;為勞動者個人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4)建議用人單位應當制定高溫中暑應急預案,定期進行應急救援的演習,并根據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數量及作業條件等情況,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足量的急救藥品。為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供給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防暑降溫飲料及必需的藥品。 (5)建議用人單位按照《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辦法》的規定,及時、如實向所在地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并接受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6)建議用人單位根據生產特點、實際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則設置輔助用室,包括車間衛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生活室(休息室、就餐場所、廁所),并應符合相應的衛生標準要求。輔助用室應避開有害物質、病原體、高溫等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影響。建筑物內部構造應易于清掃,衛生設備便于使用。浴室、盥洗室、廁所的設計,一般按勞動者最多的班組人數進行設計。存衣室設計計算人數應按車間勞動者實際總數計算。用人單位生產車間衛生特征為3級,3級的車間宜在車間附近或廠區設置集中浴室,浴室內設一具盥洗器和一具淋浴器。車間衛生特征3級的更/存衣室,便服室、工作服室可按照同柜分層存放的原則設計。更衣室與休息室可合并設置。車間內應設盥洗室或盥洗設備,盥洗水龍頭的數量為1個。生活用室的配置應與產生有害物質或有特殊要求的車間隔開,應盡量布置在生產勞動者相對集中、自然采光和通風良好的地方。用人單位應設置男女廁所,廁所不宜距工作地點過遠,并應有排臭、防蠅措施。車間內的廁所,一般應為水沖式,同時應設洗手池、洗污池,男廁所設置一個蹲位和一個小便器,女廁所設置一個蹲位。 (7)建議用人單位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